电视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视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滞胀货币政策不跟随QE3呢

发布时间:2021-07-17 17:23:11 阅读: 来源:电视厂家

中国经济已进入滞胀 货币政策不跟随QE3<对实验进程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完全符合相应材料的国家标准要求/p>

中国经济已进入滞胀 货币政策不跟随QE3 2012/09/19 10:12和讯 扫描分享到好友或朋友圈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好友 分享到朋友圈 上周美联储正式宣布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3)。著名财经评论人士笔夫对媒体表示,QE3推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更趋谨慎,国内经济实质上已经进入滞胀,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仍是影响国内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QE3自身不确定性更强

此前当市场上大多数人都认为QE3早晚会推出的时候,笔夫一直持相反观点,而且表示即使推出了也必然低于预期,达不到前两轮量化宽松的效果,在笔夫看来,不仅是QE3的预期已经透支比较充分,而且最终的版本反而有更强的不确定性。

QE3推出后市场走势也表明了这一点,QE3推出当天,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小涨之后的两天即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回吐。

另外,在本轮量化宽松的不确定性,也是“比前面大很多,因为它并没有告诉你总额是多少。”即使是对美国自身而言,QE3不仅使美联储受到其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猛烈抨击,来自共和党的政治攻击也远大于前两轮。

又由于汽油价格在美国CPI中的权重极高,QE3在油价100美元附近时推出的时机似乎也不是很恰当,若油价飙升,必然形成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这一影响还需未来一段时间的评估。

中国货币政策或保持谨慎

欧美政府相继放水,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出了很大的难题,笔夫指出,前两轮量化宽松,中国跟进得很厉害,紧跟着推出了4万亿刺激和联手几大央行联合降息等政策,但现在中国,再次面对欧美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保持谨慎。

称材料冲击值

如果QE3把全球资源价格推得很高,即使中国经济企稳,仍难免成为最终受害者,所以中国对待放松国内的货币政策会更加审慎;但若不跟进放水,人民币又将面临升值压力,这就形成很大的矛盾。“我觉得这次政府会谨慎和警惕的心态会重一些,与美国保持距离。”笔夫说。

笔夫判断,未来两个月将是一个观察期,原有的降准空间还将释放。

国内经济实质已经进入滞胀

对于本轮量化宽松可能使降速的中国经济带来进一步的滞胀风险,笔夫的观点是,中国实际已经进入滞胀。

笔夫指出,尽管CPI增幅并不高,但事实上无论是房价,还是老百姓生活相关商品的绝对价还是很高的,我们看到2%左右的数字只是CPI的涨幅在下降,且通胀并不低。

与CPI维持高位相比,PPI下降速度很快,GDP产出下滑很厉害,就表明中国经济已经陷入滞胀。

“估计滞胀还会持续,滞胀若得不到修正,那就是衰退。”笔夫如是说。

国内实体经济需求对修正滞胀更重要

面对欧美两大经济体一同放水,滞胀如何修正,显得十分艰难。

笔夫则认为,过去十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国内的物价飞涨,除了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恰逢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旺盛;而QE3与前两轮量化宽松不同的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尚处于低迷,在此背景下,仅有宽松货币,物价是无法上涨太多。

另外,即使从货币角度分析价格,中国货币的增长量比美国大,比例比美国高,“如果仅仅因为美国货币的增长速度,而不考虑中国的货币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及实体需求大幅下降,物价再度急剧上涨的结论也是不成立的。”

“因此,中国实体经济的便可从1条生产线起步需求仍是影响国内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笔夫说。

:Winnie

收藏本文文章关键字货币政策 QE3 美联储周小川首提宽松周期接近尾声 货币政策转向审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量化宽松结束”,指出“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这并不是周小川第一次谈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在去年2月份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就曾从理论角度谈及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果用得太多,效应就有可能出现递减。当时,全球经济金融界普遍批评负利率政策,形成理论转向。不过,周小川此次提出的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并非仅基于理论层面的原因,也基于现实通胀水平的转变。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去年以来,全球通胀预期都在升温,美国、日本、欧洲都在转向,全球货币政策方向也越来越一致。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全球经济短周期复苏有关。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全球再通胀预期“存疑”。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从国内看,CPI增速放缓,PPI向CPI传导困难;从国际大宗商品来看,价格已处于高位,油价、铁矿石价格因为库存的持续增加被迫承压,近期已出现下跌态势。此外,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参差不齐,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周小川表示,“现在说全球范围内存在再通胀为时尚早。当然,我们还是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政策制定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在专家看12. 机器净量:约650Kg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会经过很多曲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货币政策也需要逐渐改变,改变为比较审慎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周小川此番谈话,相当于重新强调了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资产泡沫是政策权衡的结果我国此前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结束。去年三季度起,央行在货币市场“锁短投长”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个趋势在美联储年初加息之后又进一步显现。今年年初以来,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相继上行。这虽并非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的明确信号,但反映了当局希望市场利率适度升高的意愿,以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短期杠杆进一步回落,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相符。去年,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大涨。对此,去年10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了“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在公开场合多次谈及“房地产泡沫”问题,新任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将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归纳为中国经济的新三大失衡之一。周小川也不避谈“房地产泡沫”。他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他强调。“经验表明,货币政策宽松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某些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关注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明明说。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除房地产泡沫外,金融体系加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不断积聚。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离不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配合。央行近期多次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揭示了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变,即在传统货币量、价调控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宏观审慎政策。“最近几年,很多公众作为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购买金融产品,因而会过分关注货币政策。结果放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预期后果。但我认为,经过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对于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过分关注,周小川发表了如上论述。这与他去年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的表态保持一致。此番他再次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应优化政策工具的选择,把政策组合调整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其他政策。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是结构性政策,但货币当局可以创造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战略性和薄弱性产业。对此,明明认为,在长期结构性改革中,货币政策仍将发挥作用,创新型工具或将出台,以鼓励某些行业发展,助力经济改革。与此同时,周小川强调,中国政府不会依赖于“直升机撒钱”式刺激措施。明明认为,这番表述进一步肯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同时表明将会继续推进楼市“去杠杆、去泡沫”的决心。随着“三去一降一补”、防控金融风险的推进,货币政策已逐步转向中性审慎。不过,考虑到国内经济仍然具有下行压力,短期内货币政策无意过度收紧。[详细] 11:00

李克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李克强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李克强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乍暖还寒,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仍然需要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领域的重大挑战,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李克强指出,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面对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主动有为,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中方愿同世经论坛保持密切合作。希望论坛继续为促进国际社会和中国的相互了解发挥积极作用。施瓦布表示,李克强总理不久前在世经论坛非洲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令人鼓舞,受到各方积极评价,有力增强了非洲人民应对挑战的信心。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世经论坛感谢中方的支持,愿与中方加强合作,通过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平台,为改进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详细] 08:43

央行定调2014年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央行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的主要内容。不出所料,此次会议与李克强总理近日在天津调研时的口径保持高度一致。例会提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例会强调,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例会还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适度流动性 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说,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着力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前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述有所差异,本次会议将下一阶段流动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定调为“保持适度流动性”,而此前的表述为“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就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市场人士对此解读称,考虑到2013年流动性紧张事件,以及美国退出QE政策可能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更重要的是,2014年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等综合因素,2014年保持适度流动性更有利于货币政策效率的实现、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目前来看,尽管2013年初设定的M2增速目标为13%,但从实际执行出发,预计2013年全年M2增速将在14%左右。社科院此前发布报告预计,2014年的货币供应量M2将保持在14%的水平,与2013年持平。但也有分析人士预期,2014年的M2可能仍与2013年13%的目标持平。看似只相差一个百分点,实则代表了货币政策未来松与紧的取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为体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预计2014年M2增速仍将保持在13%。同时,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仍会是货币市场的特征。另外,随着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我国央行也可能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要“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提出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而这也成为央行2014年推2017年国内钛白粉企业数量为41家进金融改革的主要原则。当前,金融领域正在推进的改革内容有很多,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重点和难点。从放开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到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及放开上限至110%,政策的每一步推进都与当时的实体经济需求和总体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鲁政委认为,大额可转让同业定期存单(NCD)的常态化发行和进一步向居民和企业扩张、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预计会成为2014年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详细] 09:28

周小川:中国经济增长稳定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央行行长周小川26日在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我国目前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确立稳健的总基调,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物价总水平和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我国主要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市场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在本轮危机中成功地克服巨大困难率先复苏。但随后经济增长出现回落,对宏观经济政策是巨大挑战。可以说,经济增速和结构调整之间是有一定权衡关系的;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耗之间也有权衡关系;经济增速特别是投资增速也和物价稳定有一定权衡关系。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因此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一定回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讨论,中国政府作出明确选择,就是继续保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发挥市场活力来保持稳健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是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维持增长和就业。目前看来这些政策取得成效。【最新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26日在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上表示,近期中国正在加强制度建设,正酝酿更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建立包括定价、报价在内的机制,以便在中期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市场分析认为,继上周逆回购“加码”后,昨日续作央票,表明此前偏紧的货币政策已开始微调,目的是维稳市场,市场更期盼本周二逆回购能持续放量,给予明确信号。“中国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出现稳中向好局面。”这一论断出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在11月22日英国《每日电讯报》题为《中欧将从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中广泛获益》的署名文章。这也是他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详细] 08:39

报告称三季度我国货币政策预期会适度放宽三季度我国货币政策预期会适度放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与《法人》杂志联合设立的中国宜商指数调查中心于2013年5月对在该校就读的MBA和EMBA学生进行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若干热点问题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宏观经济、金融及房地产和社会热点等若干相关问题,共设计了20道相关问题。本次问卷的调查背景是2013年第二季度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及房地产行业出现的相关现象和关乎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就读MBA和EMBA的学员对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倾向;同时也通过本次调查比较经济的发展是否与人们的预期相一致。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样本主要涉及海南省、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北京等地。在基本信息的填写上,包括性别、所在城市以及所在单位类别三项信息。其中,男性164位(78.8%),女性44位(21.2%)(该项信息缺失15个);分布在以上各地的被调查者人数与比例分别为55(24.7%)、25(11.2%)、23(10.3%)、23(10.3%),另外,北京市、湖北省、江苏省等其他省份累计97(43.5%);被调查者所在单位类别主要以企业为主,有162人(83.5%),而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分别为13人和12人,其他事业单位为7人(该项信息缺失29个)。本问卷主要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现实经济情况来研究和分析相关问题。(一)GDP增长7.5%~8%,经济增长稳定2013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GDP增幅为7.7%,略低于市场预期,但经济依然维持着复苏的走势。那么2013年下半年GDP增长预期如何?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2013年三季度我国GDP增速预期在7.5%-8%之间,所占比例为49.3%。此外,34.5%的被调查者认为三季度我国GDP增速预期会继续走低测试规范标准;试品材料:提供应用者设定1切试品数据,在7%-7.5%范围之内。此外,有8.5%的被调查者认为三季度经济增速会继续下滑至7%以下。最后,还有少数被调查者认为三季度经济增速会超过8%,占比为7.6%。综上所述,我国三季度GDP增速预期在7.5%-8%之间,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将宏观调控和市场自调节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二)货币政策适度放宽;进出口增长维持稳定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两难:一是物价上涨压力大;二是经济增长弱势复苏。在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下半年央行将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三季度我国货币政策预期会适度放宽,占比达到49.3%。同时也有39%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三季度货币政策预期会维持稳健。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不足,企业经营放缓带来了货币经营周转的下降。理论上看,货币、信贷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激励作用。但自2010年以来,由于基数上升和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信贷对投资增长的促进贡献率下降。当前货币的回升属于被动性增加,外汇占款在经历了2012年短暂的平稳后再度在弹簧实验机的国家标准中快速增加,与以往外汇占款增长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积累不同,此番外汇占款的快速上升来源于“热钱”的涌入。在我国经济持续疲软的格局下,涌入的热钱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更多的是以投机为目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放缓,中国当前潜在债务风险水平上升,债务主体的融资需求空前扩大。更进一步,当前中国“创新”模式下的非银行融资大多流向了非实体领域。因此,热钱带动的基础货币扩张,以及非银行融资增长,这样的货币增长模式难以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中央银行应适度在公开市场上加强流动性回收,对冲热钱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冲击,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的健康平稳增长。(三)我国外资使用量未来将稳中有升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2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出现正增长,3月份再次同比增长5.65%,达124.21亿美元。那么2013年三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将如何变化?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第一,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外资使用量将维持稳定或持续增长,其中,认为维持稳定的占40.8%,认为持续增长的占38.1%。第二,14.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外资使用量未来将出现小幅回落,6.7%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我国外资使用量的变化趋势难以判断。总体来看,未来我国外资使用量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呈稳中有升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引资优势逐步提升。(四)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人民币汇率半月之内三次刷新历史高点,2013年4月15日中间价首次突破6.25,那么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第一,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占总体的66.4%。第二,少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占总体的17%。另外,有16.6%的被调查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利弊难以判断。由此可见,近期出现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会带来通胀压力,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对外贸出口造成极大伤害等。(五)我国热钱流入压力增大自2012年9月以来,中国结售汇连续7个月出现顺差,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热钱流入压力的增大?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第一,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热钱流入压力确实在增大,占总体的73.9%。第二,少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热钱流入压力并未增大,占总体的14.9%。另外,有11.3%的被调查认为我国热钱流入压力是否增大难以判断。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热钱流入压力正在增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正企稳回升,西方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币存贷款利率大幅下调,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六)超过八成被调查者认为个税免征额太低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2011年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提到每一纳税年度减除必要的费用,是指减除3500元。该条例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针对此免征额,我们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所示:从调查结果的频率分析图上可以明显看出,认为3500元这一个税免征额太低的占绝大多数。超过八成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个税免征额太低,有14%的被调查者认为合适,认为个税免征额太高的仅占到4%。(七) 三大原因阻碍保障房政策落实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我国大力推行保障房建设,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该举措推行的初衷遭到怀疑。那么,阻碍保障房政策落实的重要原因到底是什么?为此,我们进行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39.5%的被调查者认为阻碍保障房政策落实的第一重要原因是“符合条件人群的划分不明确”,37.1%的被调查者认为第二重要原因是“监管不严格”,35.4%的被调查者认为第三重要原因是“对低收入者来说价格偏高”。从频数统计可见,“保障房供不应求”和“偏远地区的群众不了解政策”对保障房政策的落实同样起阻碍作用。(八)主要结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预期仍然维持在7.5放置的位置(箱体后与墙的距离)要满足要求(在装备操作使用说明中都有规定)%-8%之间,CPI的上涨将控制在2%-3%,经济稳定增长。上半年国内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央行适度放宽货币政策,“热钱”涌入使外汇占款快速上升。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阶段,热钱流入压力将会增大。61%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准货币市场利率上涨对经济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个税转嫁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购买者增加了投资成本,降低了房产的消费效用,冲淡了购买者的购买冲动。3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中国的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下,房产税的颁布和征收法理不通。超过八成被调查者认为3500元这一个税免征额太低。符合条件人群的划分不明确、(5)机体导电:监管不够严格以及保障房房价相对于低收入者仍然偏高,严重阻碍保障房政策的落实。[详细] 09:09

+加载更多



我市青年作家张楚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著名编剧陈家和力作《榆钱谣》将亮相本届评剧节
新编评剧《杨三姐告状之后》将亮相本届评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