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视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城濮之战详细分析城濮之战前因后果战场形势【求医】

发布时间:2021-01-14 15:31:53 阅读: 来源:电视厂家

城濮之战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春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较快。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的工具,开始用牛来耕田。过去的 许多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了很多。这样,农业生产量就提高了。那时候,手工业和商业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人口也增加了。

自从西 周(约前11世纪~前771)以来,在我国的疆域内,分布着许多诸侯国和部族。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各诸侯国和各部族之间的力量, 由于情况不同,条件不同,发生了新的不平衡。有的最初较强,但后来变弱了;有的最初较弱,但后来又变强了。尤其是有些被称为“蛮”、“夷”、“戎”、 “狄”的部族或国家,在黄河流域各国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得特别快。它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很快赶上了,甚至超过了原先较为先进的诸侯国家。

在各诸侯国强盛起来的同时,王室却大大衰微了。周天子已经没有一点威望,再也不能控制诸侯了。

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混战、吞并,打破了过去的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周初的一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国。比较大的诸侯国,只有秦、晋、 齐、楚、鲁、卫、燕、曹、宋、陈、蔡、郑、吴、越等十四个。其中,最强大的是秦、晋、齐、楚。由于小国剩下不多,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把黄河和长江流域广 大地区的各国、各族联系起来,因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更直接,更尖锐,它们之间的战争也就更加频繁。正当那些较大的诸侯国相互混战的时候,散居在现在陕西、 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境内的被指为“狄”、“戎”、“夷”的各部族,也常常同王室和诸侯国发生战争,使他们感到很大的威胁。

在 这种形势下,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就借口维护周朝王室共主的地位,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达到掠夺和吞并弱小国家的目的。在吞并的过 程里,最强的国家就成为霸国,这个国家的国君就成为霸主。那些被胁制、被征伐的诸侯国,要以过去侍奉王室的规矩,来侍奉霸国、霸主。向霸主缴纳贡赋;对霸 主朝聘;霸主如果要召集会议,或征调兵力,也只有立刻服从。因为作霸国、霸主能够得到这许多好处,所以大国诸侯都想创立霸业,自己做霸主。这样,各大国间 争霸的斗争就剧烈起来了。

最先创立霸业、登上霸主宝座的,是齐国的。他任用大政治家,改革内政。国力强盛以后,他就以“尊 王攘夷”相号召,联合其他国家,打败了在今河北北部一带的戎族;制止了北狄的侵扰,挽救了邢(今河北邢台西南)、卫两国。他又联合鲁、宋、郑、陈、卫、 曹、许等国的军队伐楚,责问楚国为什么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澄清酒滓所用的草),使楚国暂时不敢北进。齐桓公还曾经几次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人参加会盟, 对他加以慰劳。在那一段时期里,齐国的威望高到极点。

还在齐桓公做霸主以前,一向被指为南蛮的楚国就开始强盛起来了。楚国西、南两面 的部族或小国,多数臣服于楚。东面的群舒和淮夷等族,也受到楚的约束。北面的周的同姓国或周的与国(友好国家),有的被楚降服,有的被楚消灭。楚国还打败 了随国,灭掉了申国、息国、邓国,降服了蔡国,并且连年出兵攻打郑国,插手郑国事务。当齐桓公在黄河流域称霸的时候,楚国正是楚成王熊恽在位。楚成王又先 后灭掉了弦、黄两国,打败了徐国。楚国的力量更加强大起来了。

齐桓公死了以后,齐国国内发生了争夺君位的斗争,统治力量受到很大的削 弱,齐国的霸业也就逐渐衰落下去了。那时候,楚国又把锋芒指向黄河流域。宋国的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公元前638年,他在泓水(在今河南柘城北)北 岸同楚国打了一仗,结果大败,连自己也受了伤。这样一来,原先同齐国结盟的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都陆续成为楚的盟国。楚国控制了黄河流域的 许多中、小国家,代替齐国成为霸主。

战国形势

正在那个时候,在今山西一带的晋国又勃兴起来了。它成为楚国北方的劲敌,限制着楚国霸业的发展。

晋国本来是护卫平王东迁的强国之一,只是由于国内长期内乱,顾不到向外发展势力。公元前676年到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做国君时,他先后灭掉了霍、 耿、魏、虞、虢等西周封国,又战胜骊戎、北狄等族,统一了今山西南部,把晋国的势力发展到黄河南岸和西岸。同时,晋献公又大力整顿内政,除掉了同他对立的 一些贵族,任用的卿大夫大多是异姓人。这样,国君的权力加强了,晋国成为一个政权比较集中的强国。

晋献公在位的时候,曾经把自己的儿 子重耳(后来的)、夷吾(后来的晋惠公)放逐出国。他死了以后,国内大乱。被放逐出国的公子夷吾,拿晋国的一些土地贿赂秦国。他在的帮助下回 到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后来,晋惠公不实行自己的诺言,不拿土地给秦国。于是,秦穆公起兵攻晋,打败了晋国,俘虏了晋惠公。在惠公被俘期间,晋 国的大臣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把一部分土地分给人民耕种,同时叫人民按规定当兵或出兵器。这就为后来晋国的强盛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公元 前636年,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曾经周游列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政治经验。他回国即位以后,长期随从他在外流亡 的功臣赵衰、狐堰等人都得到重用,君臣一心,整顿国政,训练军队,奖励农业生产,减轻一些对人民的剥削。这样一来,晋国的国力就更加强大了。

晋文公即位以后的第二年(前635),周朝王室发生了内乱,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借狄人的兵马进攻王都洛邑。周襄王打了败仗,逃到郑国,派遣使者向秦、晋等 国求救。晋国君臣为了提高自己在诸侯中间的威信,早就想把周王这面破旗抓到手里,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在听见襄王逃难的消息以后,晋文公马上带 领军队前去救援。晋军击溃了狄人,杀了叔带。晋文公亲自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邑。为了答谢晋文公,周襄王赏了他四座城池和一些土地。晋文公在诸侯中间的威信提 高了。

一方面,晋国创立霸业的条件在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河南一带地区已经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当时晋、楚两国的基本的政治形势。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晋国要“取威定霸”,就不能不同楚国交锋对垒了。

伐卫破曹

在泓水之战里,宋国虽然被楚国打败了,但是并不甘心。只是由于当时楚国的力量强大,宋国不敢公开同它对抗,因而才表面上对楚国表示臣服。

泓水之战以后没有多久,晋文公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晋国的声威一天天高涨起来。宋国看到晋国强盛,就又离开楚国,归附了晋国。

宋国背楚投晋,这对楚国说来,当然是一个打击。因此,在公元前634年的冬天,楚国就派子玉和子西两个将领率领军队,前去伐宋,结果没有打下来。楚国当然不肯就此了事,第二年冬天,楚国又联合陈、蔡、郑、许四国的军队,进攻宋国。

宋国国君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报告楚军入侵的消息,要求晋国出兵援助。晋国的一些大臣,认为晋国建立霸业的条件已经成熟,极力主张出兵。晋国的将领先轸 对晋文公说:“报答宋国赠马的恩惠,解救宋国被围的患难,在诸侯中树立威信,奠定晋国的霸业,就在这次战争了!”晋文公的舅父狐偃,同意先轸的意见,并且 提出了转移楚国兵力、解救宋国被围的具体办法。他对晋文公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的归附,新近又同卫国结为儿女亲家。我们如果出兵去打曹、卫两国,楚军一 定会前去援救。这样,宋国之围就可以解除了。”晋文公认为先轸和狐偃的意见有道理,就答应了宋国使者公孙固的请求,并且积极准备出兵。

首先,晋文公在一个名叫被庐的地方,检阅军队。晋国原来只有上、下二军,这次阅军的时候,扩充为上、中、下三军。接着,晋文公同大臣们商议中军元帅的人 选。赵衰向晋文公推荐大夫。晋文公采纳了赵衰的意见,任命为中军主将,任命的族人溱为中军副将。同时,晋文公又任命狐毛、狐偃、栾枝、先轸等人, 为上、下两军的正、副将领。军队扩充了,人选确定了,晋国的军事力量加强了。

公元前632年春天,晋国出兵讨伐曹国。曹国在卫国的东 面。晋国从西面攻曹,要经过卫国。因此,晋文公先派人去向卫国借路。卫国不答应。这样,晋军就决定绕道渡河南下,攻打曹、卫两国。正月,晋军占领了卫国的 五鹿(今河北濮阳南)。二月,晋中军主将病死。下军副将先轸因为攻下五鹿立了头功,被升为中军主将,晋文公另派胥臣为下军副将。不久,晋军又占领了敛盂 (卫国地名,今河北濮阳东南),在那里驻扎下来。

在晋国这次伐卫攻曹的前两年(前634),鲁国曾经请楚国军队去攻打齐国,夺取了齐 国的毂地(今山东东阿)。楚国派大夫申叔带兵驻守在那里,以威胁齐国。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晋军在卫地敛盂驻扎下来的时候,齐孝公就跑到那里去同晋文公结 盟,打算得到晋国的帮助。晋、齐结盟,更加提高了晋国的声威。卫成公听到这个消息,就恐慌起来了。他也连忙请求同齐、晋结盟,但是受到晋文公的拒绝。后 来,卫成公又去亲近楚国,打算从楚国得到救兵,同晋军拼个你死我活。但是卫人不愿意同晋国打仗,他们把卫成公赶走了。

那时候,鲁、卫都是楚的同盟国。为了讨好楚国,鲁国在卫人赶走卫成公以后,就派大夫公子买带兵到卫国去驻防。同时,楚国也调动部分兵力,前去救卫,结果失败了。鲁国看到晋国这样强大,连楚国都敌不过它,就害怕起来,杀了公子买来讨好晋国。

晋军攻下卫国不久,又包围了曹国的国都。曹人猛烈抵抗,晋军死伤很多。曹人把晋兵的尸体陈列在城上,打击晋军的士气。这件事,使晋公文很伤脑筋。就在这 紧急关头,一些士兵向晋文公献计说:“我们把军队驻扎到曹人的墓地上去(暗示要掘曹人祖先的坟墓),曹人一定很恐惧。我们就乘他们慌乱的时候去攻城。”晋 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叫兵士们立刻驻扎到墓地上去,并且扬言要挖掘曹人的坟墓。这一计策果然有效。城上的曹人看见这种情景,又纷乱,又害怕。为了使晋军不 挖掘坟墓,他们赶快把晋军的尸体用棺木装好,送出城去。晋军抓住这个机会,加紧进攻。三月初八那天,晋军攻入曹国国都,活捉了曹共公。

晋军进入曹国都城以后,晋文公列举罪状,当众责骂曹共公,说他不该不信任曹国的贤臣僖负羁,不该滥封官爵,像曹这样的小国,竟让三百名品德不好的人做大 官,乘坐高车大马。晋文公过去在国外流亡的时候,曾经到过曹国。曹共公对他很不礼貌,只有僖负羁曾经暗地里送饭菜招待过他。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惠,并且表 示自己对贤人的尊敬,晋文公命令晋军不要进入僖负羁的住宅,保护他的家族的安全。不过,晋文公手下的人并不都理解他的这些做法。部将魏和颠颉两人听到这个 命令,就气愤地说:“我们跟从主公到处流亡,吃尽千辛万苦,主公从来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功劳,却偏偏要去报答僖负羁送饭这点小恩小惠。这有什么可以报答的 呢!”他们两人就放火烧了僖负羁的住宅,僖负羁也被烧死了。为了严肃军纪,晋文公杀了颠颉。至于魏,由于晋文公喜爱他作战英勇,只革掉了他的官职,没有处 死刑。晋文公在曹国的这些措施,得到了曹人的支持,提高了晋国的威信。

晋军伐卫攻曹,原是想以此来解宋 国之围,没料到攻下曹、卫两国以后,楚国还是围住宋都不放。宋成公第二次派人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感到很为难。他对大臣们说:“宋国来求救,要是不去援 救,宋国就会同我们断绝关系。同楚国商量,叫楚军自动从宋国撤退,楚国又不答应。我想同楚国打一仗,但是齐、秦又不肯同我们合作。这怎么办呢?”还是先轸 有办法。他对晋文公说:“叫宋国不必向我们讨救,而用财货去贿赂齐、秦两国,请齐、秦出面调解,要楚国退兵。我们把曹国国君扣留起来,并且把曹、卫的土地 分一些给宋国。楚国同曹、卫很要好,这样一来,它一定不会接受齐、秦的调解,同宋国讲和。齐、秦接受了宋国的贿赂,却起不到调解的作用,就会对楚国不满。 这样,它们怎能不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呢!”晋文公十分赞许这个计谋,立刻扣留曹共公,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宋国。

晋国同齐、秦 建立联盟,这对楚国说来,自然是很不利的。楚成王也看清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下,同晋国交战是讨不到什么便宜的,于是就下令叫申叔撤离毂地,叫子玉撤离宋 国。他说:“我们不能同晋国军队打仗。晋侯出奔在外十九年,后来终于回国即位。他什么危险、困难都经历过,经验很丰富,要战胜他是很困难的。”

但是,正在前线指挥楚军攻宋的子玉并不服从楚成王的命令,他坚持要同晋国一战。他派大夫伯棼去见楚成王,要求楚成王增加军队,并且下达出战的命令。子玉为什么坚持要同晋国交战呢?其中有这样一个原因:

楚国围宋的前夕,楚成王叫已经卸职的令尹子文在一个名叫睽的地方训练军队。从天明到中午,子文没有惩罚一个人。接着,现任令尹子玉又在一个名叫睽的地方 训练军队。到天黑收操的时候,他鞭打了七个人,用小箭穿了三个人的耳朵。国内年老有资望的人,都认为子玉有才能。子玉做楚国的令尹,是因为他伐陈有功,由 子文推荐的。因此,这些老年人又都去向子文祝贺,贺他推荐了有才能的人。但是年幼的贾,却很晚才去。去了,也不向子文祝贺。子文问他为什么不贺,他说: “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可贺的。你推荐子玉代自己做令尹,据你说是为了安定国家。但是子玉没有大才能,如果再叫他对外作战,一定要失败。试问,这有多少好处 呢?你推荐一个使国家打败仗的人,又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这个人倔强而没有礼貌,不能治理百姓,如果叫他带领超过三百乘车的兵士去作战,怕就不能胜利回国 了。如果他果真打了胜仗,那么等他打了胜仗回国,再祝贺也不算迟。”子玉听了贾对自己的这番评论,很不满意。他认为这次对晋国的战争正是表现自己,提高自 己威信的好机会。因此,他坚决主战。他要伯棼向楚成王转达他的话说:“我不敢说一定有把握打胜仗,只想用事实来杜塞那些说我不会用兵的人的毁谤。”

子玉不服从命令,楚成王很不高兴。但是,楚成王也不甘心让晋国独个儿称霸,阻碍自己的北进。所以,当时他没有坚决制止子玉,并且还给了子玉一些人,作为补充力量,希望侥幸得胜。

城濮之战形势

宋国军民凭城坚守,楚军攻了好久攻不进去。子玉只好派大夫宛春去同晋军谈判,退兵的条件是:晋国恢复卫成公的君位;恢复曹国的领土。

接受不接受楚国提出的谈判条件呢?晋军将领们的意见有些分歧。

狐偃认为楚国的条件太苟刻,主张不接受。他对晋文公说:“子玉多么没有礼貌,多么不讲道理呀!您是君,只得到解除宋国包围一桩好处。子玉是臣,倒要得到恢复卫侯和封曹两桩好处。就同楚国打一仗吧,别失掉这个机会。”

中军主将先轸的意见,比狐偃高明。他对晋文公说:“您还是答应了楚国提出的条件吧!安定别人的国家,才可以称为有礼。楚国子玉通过使者宛春说的一番话, 可以使卫、曹、宋安定下来。我们只要说一句拒绝的话,就可能断送这三个国家。那样,就是我们不讲礼。没有礼,怎样去同敌人作战呢?再说,不答应楚国的 条件,就等于抛弃宋国。我们攻曹伐卫,原是为了救宋国。现在又抛弃它,各国诸侯要说些什么呢?楚国的条件可以使卫、曹、宋三国得到好处。要是我们拒绝了, 这三国就会怨恨我们,同我们为敌。树敌多了,又怎么能够取胜呢?我以为,不如将计就计,私下答应曹、卫恢复自己的国家,使它们脱离楚国。同时,我们把楚国 使者宛春扣留起来,以激怒楚国。子玉恼怒,一定来进攻。我们就全力应战。至于要不要恢复曹、卫的问题,等战争结束以后再作考虑。”

先轸这个计策,能够离间楚国和曹、卫两国的同盟关系,使楚国陷于孤立地位;同时,又能使晋国争取到同盟国,改变当时晋国在政治上、外交上的被动地位。晋文公采纳了先轸的建议,立刻把宛春拘留在卫国,并且暗地里答应恢复曹、卫两国。曹、卫两国果真同楚国断绝了关系。

子玉果然被激怒了。他很快带领军队赶到晋军驻地附近。晋文公见楚军逼近,立刻命令晋军撤退。这就引起了一些军官的不满。他们对晋文公说:“一国的国君,倒要躲避敌国的臣子,这是一种耻辱。而且,楚军连年转战在外,士气已经衰落,我们为什么要撤退呢?”

的确,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为什么还要命令晋军撤退呢?这就要从他流亡在楚国时的一段故事讲起。原来,晋文公和他的随从人员流亡到楚国的时候,楚成王把 他们当作贵宾,摆设盛宴招待。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曾经问晋文公:“公子如果回国做了国君,准备怎样报答我呢?”晋文公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有 的是。漂亮的雀翎,名贵的象牙和皮革,又是楚国的特产,流散到晋国去的,只是您享用以后剩下的东西罢了。我用什么东西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话虽然这 样说,你还是得考虑一下怎样报答我呀!”晋文公经过一番思索,最后对楚成王说:“要是托您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将来晋同楚万一发生战争,双方军队碰上 了,我一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如果您还不谅解的话,那么,我们就只好同你们较量较量了。”现在,晋、楚两国的军队果真碰上了。晋文公命令晋军撤退,就 是为了表示实行自己对楚成王许下的诺言。

当然,晋文公命令晋军撤退,并不单纯是为了实行诺言。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取信于民,可 以激励晋军士气,可以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开楚军的锋锐,挫伤楚军的士气,选择有利时机同楚军决战。但是,晋国的一些将领并不 明白晋文公撤军的意图,他们认为这是对敌人示弱的表现,是晋国的耻辱。为了取得认识上和步调上的一致,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先轸说服了狐偃,狐偃又向将官 们解释道:“大凡用兵的道理,理直,士气就旺盛;理曲,士气就衰落。士气的旺盛和衰落,并不取决于出战时间的长短。我们国君过去如果没有楚国的帮助,就不 会有今天。现在我们撤退九十里,就是为了报答楚国的恩惠。如果我们负恩失信,激起楚人的仇恨,那就是我们理曲,楚国理直。况且,楚军士气一向是饱满的,不 能说现在已经低落。假如我们退兵以后,楚国也退兵,就避免了两国间的战争。那不是很好吗?要是我们退兵,他们还要继续追上来,那就是他们理曲了。”狐偃的 分析很透彻,一些将官们听了都表示信服。晋军就按照晋文公的命令,向后撤退90里。

城濮交兵

晋军撤退了90里,在卫国的城濮(约当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驻扎下来。四月初三那一天,宋成公、秦穆公的儿子小子和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也率兵前来城濮同晋文公会合。

楚军官兵见晋军后退,想就此罢手,不再追击。但是,子玉不同意。他认为晋军的后退是由于害怕楚军。因此,他命令楚军背靠着一个名叫的险要丘陵地带,扎下营寨,准备同晋军决战。

多少年来,楚国很少打过败仗,现在又占领了险要的丘陵地区,晋文公不禁担心起来。他听到一群晋军士兵唱起这样一首歌:“田里好庄稼,密密又层层。旧的且 丢开,新的要经营。”晋文公又误认士兵唱的歌是讽刺他忘了楚国过去对他的恩惠,因此更加怀疑起来。狐偃看见这种情形,就给他打气说:“战吧!战胜了,我们 可以得到各国诸侯的拥戴。即使失败了,我们晋国内有太行山,外有黄河,形势险要,可以固守,也不会有什么害处的。”其他一些将领,也同意狐偃的主张。晋文 公见大家同心协力,斗志昂扬,战胜楚国的信心也就加强了。

晋、楚两国的战争不可避免了。子玉派大夫斗勃到晋营挑战说:“我们请求同您 的战士作戏,您可以靠在车前扶手的横木上观看,得臣(子玉的名)也将奉陪参观。”晋文公也不示弱,他叫栾枝答复说:“贵国请战的事,我国的国君已经知道 了。楚君的恩惠不敢忘记,所以我们才退到这儿。既然得不到贵国的谅解,只好烦你转告你们的主将,准备好战车,谨慎地执行你们国君交付的任务。明天清早,我 们在战场上见面吧。”

城濮之战

晋军有战车七百辆,士兵五万二千五百人,装备都已经齐全。战斗开始以前,晋文公登上古代有莘氏的废墟,检阅全军。他说:“上下一致,纪律严明,可以同楚军一战了。”接着,他吩咐战士们砍伐树木,作为补充武器。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初四日,晋军在城濮摆开阵势,等候对敌。

楚国的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左军由子西率领。右军是陈、蔡的军队组成的,由子上率领。中军是主力,子玉亲自指挥。子玉过低地估计了晋国的力量,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在决战以前,他还夸口说:“今天晋国一定要完蛋了!”

会战开始,晋文公命令下军副将胥臣率领一支部队,首先向楚的右军进攻。胥臣把驾车的战马都蒙上虎皮,向前冲去。陈、蔡联军的战马惊惧起来,伏倒在地。士 兵也惊慌失措,纷纷弃阵逃跑。楚国的右军崩溃了。接着,晋上军主将狐毛假充中军,竖起两面大军旗,装作要退兵的样子。同时,下军主将栾枝也叫人用战车拉着 树枝,扬起尘土,假装败逃。楚军看到这种情景,误认为晋国的主帅败退了,就驱马追击。晋将见楚军中计,先轸、溱就指挥中军,拦腰冲杀过去。狐毛、狐偃也 指挥上军,夹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崩溃了。只有子玉及时收兵,才没有全军覆灭。

就这样,城濮之战以楚国的失败和晋国的胜利而结束了。

在这次战役里,晋军俘获了楚国的战车一百乘,步兵一千人。战斗结束以后,晋军在城濮休整了三天,吃的是楚军积聚的粮食。四月初八日,晋军高唱凯歌,班师回国。

楚成王本来就不大同意子玉同晋国作战,这回听说楚军战败,更是生气。他派使者对子玉说:“申、息两地的子弟跟从你出征,现在都战死了。你活着回来还有什 么面目见他们的父老?”意思是要子玉自杀。使者没有到达以前,子玉也曾经想自杀,结果被子西和子玉的儿子大心劝止。所以子西和大心听了使者的那番话以后, 便急忙替子玉辩解说:“子玉本来也想自杀,是我们阻止了他,要他回国接受国法的制裁。”使者把子西和大心的话转告楚成王。楚成王感到说得有理,于是又差遣 使者向子玉传达免死的命令。但是,在使者还没有赶到以前,子玉已经在连谷(楚地名)自杀了。

子玉虽然骄傲自大,缺少计谋,但仍旧不失为楚国的一员猛将。因此,晋文公听到子玉自杀的消息,高兴地说:“以后就没有人同我作对了。”

晋国在城濮大战中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它的声威。从前同楚国关系密切的一些诸侯国,许多都来向晋国讨好。城濮战役前三月,郑国国君还到楚国拉关系,现在听 说楚国打败了,非常恐惧,赶紧去同晋国订立盟约。其他一些诸侯国,也陆续来归附晋国。这样,就改变了战前晋、楚两国力量的对比,实际上确定了晋国的霸主地 位。

晋胜楚败的原因

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战例之一。

城濮之战以前,楚国不但纵横于汉水、长江一带,而且它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达到了黄河流域。它拥有的土地、军队和附属国,从数量上说,都超过了晋国。这次战 争一开始,晋军退却九十里,口头上说是为了实行晋文公的诺言,实际上也正反映了当时楚军居于优势地位。从表面看来,这次战争的结局应该是楚国胜利,晋国失 败。当时,子玉和其他一些将领们正是这样估计的。

然而,事实同这种估计相反。城濮大战的结果是原来居于劣势地位的晋国胜利了。晋国为什么能够打败楚国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以晋文公为首的晋国统治集团,有发愤图强、创立霸业的决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在政治、军事方面作了许多准备。在政治上,晋文公能够注意收揽 人心。例如,对内,他不是专以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而是较多地注意了对人民的“教化”,这自然就相应地得到人民的好感。对外,他不仅把周天子这张王牌抓到 手里,用“尊王攘夷”的口号对各国诸侯作一般的号召,而且还善于利用楚国同齐、秦以及其他一些诸侯的利害矛盾,争取齐、秦等国的合作,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城濮战争开始的时候,晋文公以实行诺言、报答楚成王的恩惠作借口,命令晋军退却九十里。这一行动本身,也使晋军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在军事上,他早在回国 即位的那年(前636),就着手训练军队。在以后的两三年里,晋国君臣又采取种种措施,来提高晋军的士气和作战能力,就是在伐卫攻曹和城濮大战的过程里, 也没有忽略这方面的训练。晋军将领不但勇敢,而且有智谋,有策略。晋军“退避三舍”,从军事方面说,是劣势的晋军为了保存力量、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 划的重要步骤。这样,晋国就避开了在不利条件下同楚国决战,达到了积极防御、激励士气的目的。决战的时候,晋军避开了敌人强大的中军,选择了力量比较薄弱 的两翼冲击,使自己在局部上占据了优势。一战而胜,再及其余,终于打了胜仗,从局部的优势转变为全局的优势。另外,晋军以竖大旗和拖树枝扬灰尘的方法,假 装失败逃走,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也是晋军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致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原因。

其二, 在楚国方面,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对晋、楚斗争形势的估计和主张不尽一致。楚成王一方面认为晋国太强大,要打败它很困难;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晋国阻碍自己霸业 的发展,想同它较量一番。所以,当子玉坚持要同晋国打仗的时候,他又怀着侥幸求胜的心理,不坚决加以制止。子玉倒是坚决主战的,但是他又过低地估计了晋国 的力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骄傲轻敌,对这次战争没有足够的准备。楚国君臣这种战略思想上的矛盾和错误,是楚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大战以 前,楚国虽然纠合了陈、蔡等几个小国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都是临时拼凑而成,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子玉没有加以整顿。在决战的时候,他又放松了对左右两 翼的加强,所以战争一开始,两翼就立刻崩溃了。楚军的战术也不像晋军那样机动灵活。晋军已经集中兵力向自己的左右两翼进攻了,强大的中军仍旧按兵不动,坐 等晋军把自己的左右两翼各个击破。这样,自己的优势就逐渐变为劣势,终于全面失败。

城濮之战以前,楚国威风一时。齐,桓公虽然曾经联合鲁、宋等国向它问罪,但是并没有摧毁它的势力。城濮一战,晋军才给了楚军有力的打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晋国的霸主地位也从此确定了。

晋、楚城濮之战,同春秋时期各国间的其他争霸战争一样,是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战争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勒索贡赋。不管谁胜谁败,给人民 带来的都是灾难。因此,交战双方,很难说谁是侵略者,谁是被侵略者;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不过,在城濮之战的前夕,北方的狄族和戎族仍旧严重地威胁 着黄河流域各国,号称“南蛮”的楚国的势力也正在向北方扩张。这对黄河流域各国说来,对它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是不利的。经过城濮战争,晋国不但迫 使楚国的势力退回南方,而且解除了狄族和戎族的威胁,使黄河流域各国比较先进的经济和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就这方面来说,晋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当时黄河流 域各国的历史发展,还是起了一些积极作用的。

西宁市那个医院看皮肤科好

牙龈萎缩的方法那个好

安全无痛流产多少钱啊

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那个好呀